纪检“铁军尖兵”

12-08 18:13  

                                 ——记来凤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陈芝元

2012年8月,陈芝元就任来凤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一晃4年多过去,经他主审或参与审理的违纪违法案件近400件,按时审结率、结案率均为100%,受到党政纪处分的涉案人员近400人,其中涉及多起大案、要案、窝案。因此,他被同事们称为“铁军尖兵”。

从纪检新兵到“行家里手”

刚到县纪委案件审理室时,面对厚厚的案件卷宗,虽然之前在公安机关从事过多年侦查、执法等工作,陈芝元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功底和执法经验,但是面对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工作,如当事人有无违纪、违纪点在哪里、如何定性量纪、如何给予当事人恰当处分等等,顿时觉得,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知识支撑,就做不好执纪审理工作,就无法把好审核关、无法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

不熟悉案件审理业务,便虚心学习。短短几年时间,陈芝元一边工作,一边向同事请教,并利用大量休息时间深入学习一系列党纪政纪、执纪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业务知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践悟。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增强自身“内力”,他的业务工作水平迅速提高,很快从一名纪检新兵成长为执纪审理的“行家里手”。

让办结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

陈芝元经常对执纪审理人员说,审理违纪案件是审核、处理人的工作,稍有出入就将影响当事人的一生,必须慎之又慎。争取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能经得住历史检验的铁案,是他永远追求的目标。面对腐败,他疾恶如仇,但始终坚持依纪依法,做到对每个处理对象负责。他的观点总是准确、精到,很有说服力。

执纪审理工作特殊的性质、要求和程序,决定了执纪审理人员对所有移送审理案件都持怀疑态度,始终对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程序及手续持“再审查、待确认”态度。因此,当与调查组在某些方面出现分歧时,他会积极主动不厌其烦地与调查人员及时沟通讨论;若是他认为经审理有需要补充和修改的,他会据理力争,让调查人员接受并采纳。不过,他并不偏执,若是调查人员说得有理有据,他也会接受和采纳别人的意见。通过持疑、质疑、释疑,经他审结的案件从没有出现过冤假错案,也没有出现过被撤销的案件。

耐心搭建沟通“连心桥”

每起案件审理,最后都要和当事人见面,进行审理谈话。陈芝元很善于做思想工作,对案件当事人的真诚和耐心令人叹服。每当受处分人员来到他的办公室,无论对方是何身份,他总是笑脸相迎,像对待老朋友一样又是泡茶又是递烟,从不另眼相看。对受处分人的提问和要求,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明和解释,设身处地、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13年6月,村干部向某因与乡镇存在经济纠纷,便私自截留村集体集资修桥的部分资金,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强制措施。当纪律审查人员对其进行调查时,向某抵触情绪强烈,根本不配合调查,还扬言“谁要跟他过不去就跟谁动刀子”。

经与调查人员了解沟通,并通过他人对向某进行深入了解后,陈芝元把向某请到了审理室。陈芝元笑脸相迎,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拉着向某坐下,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启谈话,通过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逐渐让满腔愤懑的向某平静下来。趁热打铁,陈芝元有理有据地指出他的违纪违法点在哪里、处分处理依据在哪里。

最后向某恍然大悟,拍着大腿说:“这说明我确实不懂纪、确实公私没分清楚,糊里糊涂地犯了错。我愿意接受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处理。”之后,在对向某进行处分执行时,向某积极配合。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4年多来,随着纪律审查力度加大,陈芝元不仅上班时间忙,节假日也忙,忙成了他的常态。

今年夏天,他的儿子参加中考。由于工作忙,陈芝元很少关心备考的儿子,更不要说提前去陪儿子备考。妻子多次给他打电话,提醒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应在儿子的人生关键节点上多加陪伴。但因为工作量大、交办时限紧,直到儿子中考结束当天,他才请了半天假,赶去帮儿子收拾行李并连夜赶回家。

在运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中,涉及的近50件案件较为集中地移送审理。长时间高强度的审理工作,使得本就患过脑血管痉挛的陈芝元经常头晕眼花,眼睛疼就点一下眼药水,结石复发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去医院打打点滴,打完继续回办公室工作。同事们知道后都劝他:“陈主任,你这个‘拼命三郎’加班加上瘾咯!还是要注意‘革命的本钱’啊!”他总是呵呵一笑置之。

4年多来,陈芝元坚守岗位,埋头苦干,在纪律审查工作中把好最后一道关口,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诠释着忠诚卫士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同事的尊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