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春华秋实

12-05 15:03  

——来凤县水稻育种纪实

来凤县地处鄂湘渝交界,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她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革命老区,为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农业部定点扶贫县。

来凤县的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特点,全县平均海拔680.00米,县城海拔458米。

“来凤县的气候与海拔是水稻天然制种之地,在全国少有。”中南民族大学生命工程学院刘学群教授说。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农业农村部国家种子管理局助力来凤县水稻育种重振。

求索水稻繁育

“当时流传一句话,农业上用钱靠种子站,来凤县用钱靠烟厂。”9月22日,来凤县种子站第一任站长汪达深说。

为解决水稻产量低问题,1973年,来凤派100余人去海南学习水稻育种两年。学员回来后,在三胡、大河等六个乡镇成立了农科所,专门从事水稻制种科研和试制。

1984年,来凤县整合乡镇制种力量,成立了县种子站。

“当初水稻制种面积只有500余亩,1989年最高峰期达到10000余亩,来凤种子站生产的质量、产量居全省首位,全州8个县市到来凤订单生产水稻种子。”汪达深介绍。

2001年来凤县种业体制改制,县种子站逐步淡出市场,全国各地各大种子企业看好来凤土壤气候,纷纷前来水稻育种。到2003年,来凤县水稻制种达3万余亩。

本地缺乏经营主体,企业无序竞争,基地缺乏投入,加之委托人承担风险能力弱,缺乏种子生产的专业技术造成水稻种子质量难以保障,3年下来,来凤这块曾经闻名全国的种子繁育基地名声扫地,制种农户怨声载道。

2006年湖北清江种业在市场大竞争中脱颖而出,接管来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并专门委托来凤县科技特派员伍华明作为来凤种子生产基地片区代理,成为恩施州唯一一块水稻种子繁育基地。

随着国家种业生产提档升级,生产种子的门坎越来越高,加之缺乏实质经济主体,来凤种子生产基地与外省的种子生产基地相比,无论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收购场所、培训场所、机械化生产普及程度都相差太远。育种面积逐年下降,到2010年只有三胡乡安子村这块水稻良种核心基地保存下来,每年为周边省市提供合格良种达100万余公斤。

艰难重振路

“其他农业生产有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而种子生产只有自然生产风险。”来凤县富民种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伍发明说。

2012年,来凤县农业农艺师伍华明看着农民种植水稻玉米等农种物,每年只能解决温饱,学生上学等开支都要到处借,决定成立富民种业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水稻繁育致富。

“国家技术干部怎么能参与办产业?”“只要产业能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县委政府都支持。”针对来凤特色产业发展,来凤县作出决定。

尝过制种甜头,也体验过制种辛酸,伍发明动员三胡乡金龙村、安子村村民制种时,大家纷纷摇头。

伍华明决定从堂兄和几户穷亲戚入手,几年下来,合作社在全县大河、三胡等3个乡镇等8个村建起水稻育种基地,带领10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吃上种业饭。

合作社采取提供资金、生产资料、技术、回收种子的方式,与社员“风险共担,利营共存”,并每年给合作社社员购买水稻制种保险1.2万元。合作社实行三个“统一服务”:统一技术流程服务,统一农资采购服务,统一良种收购、销售服务。

为了保证社员育出优质、高产的水稻良种,合作社每年举办2场专门培训。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和首席技术员,伍华明隔三差五巡回合作社所覆盖的各村组,到农户家中、到田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

“制200斤谷种,可保成本;制300斤谷种,可赚1000元;制1200斤谷种,可赚1万元。”9月3日,三胡乡金龙村九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正元算的一本账,他说他家今年制种11亩,照往年算,亩产200公斤没问题,年收入有4.4万元。

助力来凤种业腾飞

9月11日,来凤县三胡乡安子村水稻良种育种基地,收割机穿行稻浪中间,不一会,一块稻田收割完毕。

“今年宜香优673取得丰产,得益于国家种子管理局。”伍发明说。

2016年国家种子管理局定点扶贫来凤县三胡乡安子村,确定水稻制种为该村的主导产业。

保证来凤富民种业产销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协调湖北中种集团、四川绵羊公司、福建华南公司等知名种业到来凤订单生产水稻种子。

转变制种农户思想观念,提高生产技术,开扩种农的眼界,筹措资金10万元办起了合作社的水稻良种培训基地图书室。举办科技培训班带领社员到湖南怀化、四川绵羊等地进行观察学习。

协调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为合作社增添20万元的种子检验设备,保障种子质量,优先为来凤种子生产纳入全省专款种子生产保险。

安子村在种子管理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稻良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产量、质量均破历史记录。与外省国家两大繁育基地(四川绵羊、湖南怀化)相比,安子村亩产翻了一番。

目前,来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正由原来的分散种子向规模种子转变,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原来的手工劳作,向机械化操作转变。

来凤也把水稻制种纳入全县“一县一品”特色产业。

相信在国家种子管理局和来凤县的支持下,来凤水稻育种产业的基础条件一定会更加改善,来凤水稻育种会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向相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