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卯洞 穿行在神奇壮丽的画廊(图文)

07-15 14:50  

杨顺丕 唐俊 叶明理 文/图

河上捕鱼人

气势磅礴的卯洞

卯洞峡谷

落印潭

甑子洞

隧道口

卯洞风景区位于湘、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的酉水河来凤县百福司镇,距张家界风景区230公里,距湘西里耶秦简出土地70公里,距黔江小南海110公里,距渝怀铁路龙潭站80公里(赵世炎故居)。

卯洞是一座骑跨在酉水河上唯一的,最壮观、最雄伟、最奇绝的一座大山河洞,洞高38米,宽58米,长220米;洞内奇特,游人无不交口叫绝,沿河两岸石峰溶洞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落印潭”、“仙人洞”、“卯洞”美丽的传说至今。

民间艺术之乡美名远扬

细雨连绵的五月,走进来凤县百福司镇,撑一舢板,行游卯洞,踏着江南水韵的节拍,体验水乡风光。百福司镇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处,是全州西南端的集镇,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同行的朋友说,之前,百福司镇原名“卯洞”区,因为辖区不仅有卯洞这个大洞,历史上还有卯洞安抚司;百户司是集镇的名字,“户”与“福”谐音,“福”有吉祥之意,遂改百户司为百福司。1984年6月,定名为百福司镇。百福司镇原是土司城址所在,从唐代以来,辖区土司制度沿袭千年之久,明代以后,境内设卯洞和百户两大土司,原址就在现集镇上。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百福司不仅是美丽的江南水乡,而且还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省生态文化保护区,拥有以“摆手舞”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徐珊《卯峒集四卷》和《卯峒司志》为代表的土司文化,以油码头、“油行永定章程”、老街为代表的古商贸文化,以“红军标语墙”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油茶汤”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以“卯洞峡”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当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联姻时,小镇的魅力与众不同。

流经卯洞的河水叫酉水河,从宣恩七姊妹山奔流而下,蜿蜒曲折,在来凤境内长近百里,然后经重庆、下湖南,注沅江,汇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河水淙淙,流经土家族聚居的核心地区,最完整的土家文化和生态风光铺展在河两岸,卯洞被称为酉水中最神奇壮丽的画廊。

深山险壑中的绝世奇观

舟行不远,拦河山横亘眼前,从这里,酉水被青山逼迫掉头向南,进入喀斯特地貌的深山险壑之中,形成十多公里的绝世奇观。

据当地人说,在河北岸的山坡上,曾建有漫水土司的老司城。五代时,漫水土司向伯龙的弟弟向伯林,觊觎哥哥的土司王位,于是趁夜盗其兄的金印,衔在嘴中泅水过河,被哥哥发现后追赶,追到时,他已在河中,于是向伯龙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他的屁股,向伯林大喊一声,将印掉在深潭中。后来向伯林又从捕捞上来的黄壳鲤鱼肚子里得到沉落的金印,土司王位得以世代传承。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于是后人便称落印的地方为落印潭。

如今,沧海桑田,经过千年历史,土王宫殿早已被岁月湮没,宣抚堡上只剩下碑刻和断瓦残砖,向伯龙的土司墓埋在河边,向伯林跑到湘西,与溪州土司的开山祖师彭瑊勾结,灭了酉水之滨最大土司吴老蛮头,成为龙山洛塔土司的司主,死后葬在龙山洛塔。山河依旧,人事沧桑,只有落印潭记录了这段兄弟相争的历史,至今引人临河怀想,往事悠悠。

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生姿。卯洞峡里,到处是奇峰怪石。看到“甑子洞”时,山体中空,天气变化时,山头雾气袅袅;途经香炉岩、桅子岩……一路上,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让人目不暇接。

“南山卯洞太奇绝,山势回环水势灭;其中灵怪多异常,大洞正洞景差别……”古人这样形容卯洞。

卯洞峡中到处是洞,风洞、水洞、月亮洞、婆婆洞、燕子洞、蝙蝠洞……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张良皋先生评价它是世界罕见的溶洞地质公园。这些洞伴随土家人走过漫漫历史长河,有的洞住过人家,有的洞躲过兵匪,有的洞自身就是土匪巢穴,至今有的洞还拿来做羊栏牛圈。

这些洞各具特色,其中大洞洞容最大,遍布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最奇的是“四大灵石”,象龙,象凤,象麟,象龟。最深的洞当数燕子洞,据当地老乡说,它一洞穿两省,连接湖南龙山火岩风景区的飞虎洞,1997年,中国、法国两国探险专家曾经专程进洞探险考察。

当然,最使人惊心动魄的还是卯洞。张良皋先生曾赋诗:天门惊开泄巨川,洞庭前路破千山,蛟龙不是池中物,五岳当涂也枉然。酉水流到这里,在刀砍斧切般的悬崖下,竟然“啃”出一个巨大的隧洞,一河碧水,钻入洞中,伏流几百米,扬长而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气场跃然纸上。

船进卯洞拉动旅游

卯洞因何得名?古人推断是繁体“酉”字误为“卯”,因错而得名。当地老百姓说,上千年前,酉水因被拦河山阻住去路成为堰塞湖,两岸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木匠祖师鲁班云游到此,为治洪水救黎民,于是在上游佛潭修仙佛寺镇河妖,叫徒弟在下游凿卯洞排泄洪水,约定在卯时完工。但徒弟偷懒一觉睡到大半夜,洞没修成怕师傅责罚,于是学鸡叫,引得四乡雄鸡齐鸣。鲁班以为卯时快到,而仙佛寺还没最后竣工,卯洞也没打通,情急之下,用凿子在悬崖底部捅开一个洞,可以流水,但不能行船。于是又脱下一只草鞋化为铁船沉入佛潭,并留下偈言:要得卯洞开,除是铁船来。因为洞是卯时凿开的,因故得名“卯洞”。

洞口上方的仙人洞,它位于卯洞激流之上,上距崖顶80多米,下距地面60多米,确实是猿猴难攀,飞鸟难落。然而以前洞口有横竖相架的栏杆,纵六横七,人们叫它“仙人洞”,相传风雨之际,可见洞中云雾飘渺,可闻仙乐飘出。上世纪90年代,百福司镇两个农民邀约4个身强力壮的伙伴,带着精心准备的6根长杉条,连接起来向洞中攀爬,中途4人害怕摔死退出,唯吴氏兄弟冒死入洞探险。其后不久,县州文物部门组织发掘,发现所谓栏杆是古人在洞中修建的“仙人居”,洞中一溜排列8具古棺,有箱子形的,有船形的,有槽子形的,随葬物品多达200多件,其中有汉晋铜器、隋唐瓷器、宋元铁器、木器、漆器等。其崖葬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随葬文物之多,在鄂湘滇黔等有悬棺葬习俗流布的地方,非常罕见。

经过这个半圆形的“门”,船就进了卯洞。整个洞宽58米,高36米,长215米,是酉水河上唯一的伏流洞,在全国的大江小河上,也是十分罕见的。船工老张说,山洪暴发时,这个洞每秒要泻出4000多立方米洪水,情景真是惊天地动鬼神。

卯洞洞口如一个长方形门洞,往上看,是壁立千仞的悬崖。过洞后,酉水与由湖南龙山流来的铁厂河会合,形成二滩、黑角等险滩,没有蓄水时,曾是闯滩漂流的好去处。

在纳吉滩电站没有蓄水前,百福司卯洞有一个妇嬬皆知的人物,他就是人称“酉水弄潮儿”的任老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豁出身家性命开发卯洞漂流,死里逃生多回。当橡皮舟从几丈高的头滩一下栽进激流里,波浪如山将人压入水底,水声如雷灌耳,头脑一片空白,心里直喊“完了”的时候,小船已从洞中射出,闯进二滩、三滩,那种感受刻骨铭心,让人终身难忘。

自纳吉滩电站蓄水发电,卯洞漂流已成历史,但却成就了人们一个愿望:要得卯洞开,除非铁船来,铁船真的可以航行卯洞了。卯洞河段成为库区后,山更青,树更绿,石峰更峻秀,一日游三省,更胜漓江行。

记者手记

百福司镇文化底蕴丰厚,旅游开发前景广阔。该镇着力挖掘、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即弘扬舍米土家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万担桐油下洞庭,十万杉条达九州”的古商贸文化,打造以“卯洞”为代表的原生态地质公园文化,挖掘红色文化、土司文化及“土家食道”的饮食文化等。通过争取项目,引资开发,充分展现“吃土家饭、住吊脚楼、品土司文化、赏卯洞地质公园、购土特产品、看民俗风情表演”六大卖点。

如今,百福司镇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块热土,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和旅游专家的目光。不久的将来,百福司镇定会成为鄂、湘、渝边区旅游观光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