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十三五 记者走基层】共享绿色新红利——来凤县旧司镇早春田野走笔

12-05 17:21   郝辉

3月10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春暖大地。一场及时春雨刚过的旧司镇,田间地头,幼苗摇曳,油菜花香,人头攒动,春耕正忙。

围绕建设“特色农业大镇”的目标定位,该镇坚持在实干中创新,在开放开发中发展,把特色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绿满荆楚行动、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谱写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动人乐章。

创新思路迈大步

绿皮套、装着土,薄膜盖,嫩叶儿钻出来……这些数以万计的茶杯大小的东东是什么新玩意?

“这是‘鸭蛋’书记的新发明!”后坝村的藤茶大棚内,20多个农妇笑脸盈盈,摆弄着一个个“茶杯”,指着一拃来长的藤枝上发出的小片绿叶儿,自豪地介绍:“他自己‘研发’了新式藤茶‘营养杯’,基本都种得活!”

“鸭蛋”是指他们村爱动脑筋的村支书邓国海。他打小起便头脑灵活,总爱调皮捣蛋,便得了个“鸭蛋”的绰号。

2014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邓国海带着村民们大力发展藤茶。2015年,村里被列为全县精准扶贫、农民收入倍增示范村。2015年3月,他将蔬菜微灌技术应用于藤茶种值。投入10万元,购置了6台大功率水泵和5000多米的微灌软管,挖了5个蓄水池,依托基地边常年不断的小河流水,为500亩藤茶种苗基地配备了微灌系统。原先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洒水工作,简化为两三个人便可以完成,省时省力又省钱。

细心的邓国海在全程种植实践中发现,按照普通方法进行藤茶移栽时,近约一半茶苗会因“水土不服”等原因不幸“夭折”。能不能减少浪费提高成活率?邓国海习惯性地开动起脑筋来。

为什么不把用营养杯移栽烟叶、玉米的办法用到藤茶上?熟悉农业生产的邓国海突地灵光一闪,从培植烟叶的技术获得启发。于是,他正月间从山东采购了200万个营养杯膜,又请师傅教大家把灭菌处理后的土壤一个个地装入杯膜中,覆盖了农用地膜,再插上带芽的藤枝。

“看,这最细的枝条也长叶了,随时可以连整个营养杯移栽大田了,成活率在90%以上!”邓国海高兴地说,“覆盖地膜后,不怎么长杂草,可以省一笔不小的锄草费呢! ”

正在给幼苗洒水的向艳梅说:“多亏邓书记爱想办法,我们村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现在像城里人一天上八小时班,能兼顾到老人小孩!”

2年来,邓国海发起建设的合作社社员由100余户发展到300多户,给农户发放劳务工资500多万元。有了新技术,邓国海信心更足,今年又从腊壁司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种植藤茶,计划建立藤茶初加工厂、沿河发展小龙虾,力争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依托2家龙头合作社,全村去年藤茶产业收入近1000万元,人均增收8000余元。这条致富之路越来越长远,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 

植树造林惠山乡

西北车村20余位村民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提着油茶苗,沿着田坎,闻着花香,有说有笑地走过河畔,爬上名叫“满天星”的一处山坡。

大家两人一组,一个扶苗,一个填土……人多力量大,加上苗坑在前几日已按标准提前打好,不到一个小时,一坡的油茶苗便种完了。

该村位于旧司镇东北部,80%以上属于山地,人均可耕地少,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旧司政府和驻该村的精准扶贫工作队深入调研后决定,带着村民把闲置多年的荒山好好利用起来,并为村里谋划了藤茶套种油茶的路子。工作队还找来投资方,成立了满天星种养专业合作社。吸引4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流转了1200多亩土地,目前已完成藤茶大苗移栽1300亩,已套种油茶800亩。

合作社负责人李明亮告知,油茶用途多、产值高,西北车一带气候、土壤非常适合种油茶,以前的老茶树也不少见。在发展藤茶的同时,套种油茶,既可以植树造林,集约利用了土地;又发展了产业,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现在村里发展经济,我们在家的妇女也能挣钱了!”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2组村民杨志玉家上有90多岁的婆婆,下有2个孩子就读中小学,在外务工的男主人收入有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眼下一天多了50元的劳务工资,无异于雪中送碳了。

该镇把植树造林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结合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绿满荆楚 ”活动。由镇林站统筹,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为32个村下达了“通道绿化任务交办单”,确定了植树品种、数量。各村书记签订责任状:3月25号前完成全镇32个村,158条村组公路及新峡河、老峡河2条河流的通道绿化。

截至目前,三合片区2000亩漆树和藤茶基地、黑洞塘1500亩油茶基地土地流转已到位;已完成村庄绿化4902亩,通道绿化350亩,宜林地造林3660亩。乡村村组公路沿线共计栽种观赏性桂花树3850余棵,通道绿化达8公里。 

发展红利共分享

“市场主体+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来凤已经较为普遍,但具体做法在各乡镇村却不尽相同。

“还有多少亩没种?差多少苗子?”10日下午,镇党委书记伍晓峰来到黄土坝村察看新种的绿茶长势情况,叮嘱村干部引导村民“一定要施农家肥,保证茶叶质量!”

该村去年由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小桂林有机金茶园专业合作社。通过逐组召开院落会、村民大会,并带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全村540户,户户参加合作社。今春一鼓作气种植了1540余亩鄂茶1号,移栽了463万株大苗。仅余110多亩地,正在调茶苗。

群众思想最难统一起来,黄土坝村怎样在短期内便做到这一点?积极性从何而来?

副主任向斌武透露了诀窍:“我们依托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绿茶并实行统一管护。但农户并没有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土地权属不变,农户自己负责生产,将来所得收益也都是农户自己的。每家农户相当于都是合作社的股东!”针对种植3至5亩有机绿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该村还实行“三个优先”,即政策扶持兜底优先、技术培训优先、合作社及今后茶厂招工优先。

“是呀,我们既是老板又是工人,为自己做事,比把土地流转给别人、自己一天拿五、六十元工资强!”村民尹承标本来在外当司机,2013年因妻子患脑癌,原本还不错的小日子自此一落千丈。但他不放弃生活的希望,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把连同亲戚家闲置的15亩地种了绿茶,还养了200只羊。“按1亩5000收入计算,不会比打工差。”

走着说着,大家来到米沙界拟建观景台处,旧司小有名气的小桂林美景尽收眼底。

伍晓峰和向斌武讨论着今后思路:“茶叶基地建好了,再逐步发展林下土鸡养殖,装上摄像头,让顾客在网上随时可以看见茶园,让他买得放心、吃得放心、喝得放心;就近建农家乐,以便招待上门观光旅游的游客……”

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发展成果共享的可喜局面显然可以预见。

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绿满荆楚协调推进,藤茶、油茶、绿茶——旧司“茶谷”的美好蓝图已经勾画,桑蚕、漆树等“一村一品”或者“多村一品”千亩板块基地正在呈现……更绿、更富、更美的旧司,正伴着新希望,款款走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