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耀边城

02-23 14:49   来凤电视台  

来凤县以凤凰降临栖息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民族民间文化丰富。

近年来,该县围绕“武陵山区增长极、土家文化集成区、湖北形象窗口县”目标,走文化发展之路,实现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推进,文化建设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同步并行。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这里的环境很好,空调开放,书籍种类也很多,看书读报太舒服了。”2月17日,在外地读大学的来凤籍学生田依梦,对来凤县新图书馆赞不绝口。

占地7000多平方米,地处龙凤文化中心剧场旁边的新图书馆,是来凤县免费开放的“三馆一站”之一。馆内开架阅览室、小报告厅、多媒体阅览室、少儿阅览室、休息区等功能室一应俱全,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共有23.08万册。

借力新型城镇化战略,来凤县委、县政府多方筹资,投资7.5亿元,建成了一批公益文化设施。新建成的龙凤文化中心集龙凤剧场、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博物馆、摆手舞广场于一体,成为武陵山区最大的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占地8万多平方米的龙凤体育中心,包含体育场、体育馆、室外篮球场等,可容纳观众近2万人。2014年10月,在该中心成功举办了“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

文化工程遍及城乡

“咚咚咚……”2月17日,绿水镇中心小学鼓乐队的小朋友们利用课间时间,在镇文体广场上欢快地练习敲鼓。

初春时节,气温甚好,暖洋洋的阳光洒满校园,村民们被鼓乐队优美的音符吸引,三三两两地把鼓乐队围了一圈,一边比划,一边交流。

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近年来,该县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增强文化供给,改进服务方式,有效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公共场馆热了,文化活动多了,百姓心里暖了,文化惠民的阳光照亮了城乡。

来凤县有8个乡镇和一个开发区,总人口33万人,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乡镇和农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来凤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心。

来凤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切实加强乡镇和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2013年,县政府把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作为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十二五期间,共完成90个行政村和5个农村社区的文体广场建设,为全县184个村(社区)配置了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器材,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总数达到196个,实现了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建成了湖北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县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电子图书18万册,配备流动图书车1台,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桌椅等,建成“农家书屋”218个,实现了185个行政村、11个社区、22个居民小区的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重心进一步向村和社区延伸。

“我们从武汉过来的,来凤县的土家民族文化很有特色,我们还要多玩几天。”2月15日,自驾游的曾先生一家在百福司镇吊脚楼前留影。

百福司镇是土家摆手舞、土家织锦发源地之一,群众文化氛围浓厚。来凤县政府投资2亿元,在该镇建成了酉水文化长廊、百福文化广场等,为传承弘扬土家文化,满足广大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

三胡乡的黄柏园村和石桥村,有古盐道、古杨梅、古院落、古寺庙、古戏楼文化遗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县委、县政府筹资过亿元予以抢救保护,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设施与场所。

服务体系趋于完善

来凤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建设与服务并重,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从2013年起,每年春节之前,来凤县均组织全县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以“我的中国梦、农家唱春晚”为主题的春节文化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村村寨寨。

来凤也是全国“商旅文创新发展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抢抓这一机遇,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打造“艺术土家”新名片,让土家文化“洋”起来。

自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以来,来凤土家摆手舞先后在武汉、北京、上海、澳大利亚等地惊艳亮相。

2014年,来凤摆手舞“快闪”秀的视频点击率突破600万次。央视《民歌中国》、《舞蹈世界》栏目,对来凤土家摆手舞也进行了录制展播,获得一致好评。

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各类要素活了起来,特色的土家文化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让文化搭上了旅游快车;文化与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一平方公里的“龙凤商圈”已初步建成;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土家女儿绣、西兰卡普织锦、满妹工艺等一批与土家文化息息相关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来源 | 来凤新闻网 杨建华

编辑 | 吴思志

审核 | 肖卫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