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助力精准脱贫

04-24 09:44   来凤电视台  

美丽资源聚拢人气,乡村田园农庄崛起,民俗文化绽放异彩,农旅融合生机无限。来凤县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径,昔日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带来滚滚财源,田园风情成为景观带、旅游线,“旅游+”美了村寨、富了农家,一批乡村百姓告别贫穷、走向富裕。

“旅游+村居”——

古寨焕发新生机

“以前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三胡乡石桥村二组村民邓永东,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邓永东说,因母亲李银玉患内风湿几近瘫痪,孩子年幼,夫妻二人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把老人和小孩带在身边照顾。

2013年,杨梅古寨景区开发,邓永东的4亩多耕地被征用。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邓永东带着妻儿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开起了当地的第一家农家乐“巴盐客栈”。“活儿不累,还不少赚,一年收入有个20来万元,这‘旅游饭’真是越来越香!” 站在自家的客栈门前,邓永东脸上写满了喜悦。

杨梅古寨景区位于来凤县三胡乡,以保存完好的天然古杨梅群落而得名,2016年被授予国家4A旅游景区。近年来,该景区在巩固“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实现“旅游+村居”,带动周边6个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乡村农家乐由2012年的2家发展到现在的35家,收入也大幅增加。

今年,邓永东夫妇又与姑姑袁胜菊合伙,经营起另一家农家乐“开源客栈”,袁胜菊也是石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梅古寨名声在外,现在一拨拨的游客过来旅游,让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袁胜菊对农家乐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三胡乡黄石景区农家乐遍地开花,为当地贫困村民打开了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景村共建,以景区带农村,以旅游富农民。2016年,杨梅古寨景区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30多万人次,带动景区农家乐、桃花岛个体经营户、杨梅种植户等农户实现创业增收。

“旅游+文化”——

古镇引来艺术生

4月15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81名学生到百福司镇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活动,百福艺术写生基地为学生们的吃、住、行提供一篮子服务。

百福艺术写生基地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大型艺术写生基地,一次性可接待400余人,“基地目前设有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演艺区、文化交流区、艺术创作区、艺术展览区、土家特色商品区和餐饮住宿区六大功能区。”基地创始人郭贵山介绍,基地引来学生到百福司镇开展社会实践、艺术创作、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等活动,并为学生“量身定做”创作行程。

该基地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相继接待了武汉美术学院等50多个高校45000人次的考察团队,并与湖北、重庆等地30余家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及企业单位达成了合作协议。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众多艺术生为百福司镇汇集人气,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百福司镇是土家族集聚地,同时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该县通过“旅游+文化”,不断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产业链,已成为湖北旅游名镇。

文化旅游业的升温,带动了吃、住、行、购、娱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百福司镇打造“酉水流域土家第一镇”作出了旅游贡献。2015年,百福司镇被授予“湖北旅游名镇”、“湖北省首批旅游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旅游+休闲”——

乡村崛起新农庄

4月上旬,由来凤县农园农庄牵头,为旧司镇三寨坪村50余户村民,其中包括19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了12800根羌翠李和翠红李种苗,该种苗从四川农业大学引进,农庄负责定期为村民无偿提供肥料和技术。目前,三寨坪村已发展了200多亩李子基地。

来凤县农园农庄,坐落在旧司镇新街村猫儿滩,是湖北省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园农庄创办的农家乐是该县两家四星级农家乐的其中之一。

农庄现已发展葡萄基地180亩,火龙果30亩,草莓5亩,茶叶300亩。“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4A景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启动农庄二期工程,实施兴建休闲娱乐场地,同时发展200亩左右的枇杷、柑橘等水果基地,第一步建成国家3A景区。”农园农庄经理向辉向记者介绍。

得益于农庄的建立,合作社64名社员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并通过土地流转、在合作社打零工等形式,旧司镇新街村、黄土坝村2村1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不远处的葡萄基地,69岁的李银玉正猫着腰除杂草。李银玉是黄土坝村2组村民,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田成明患有白血病,已失去劳动能力。“前几年,一年忙到头,还不够几个药钱。”李银玉说到这里突然挺直了腰杆,“但自从农园发展后,我来打零工,50元一天,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离家近,照顾病人也方便。”

远有茶园,近有果园,围绕“原乡、原野、原生活”的旅游定位,一个面积达800余亩的新型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

近几年来,来凤县坚持把特色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发挥农村资源优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见成效。革勒车镇碧园农庄、大河镇翠云山庄、绿水镇红鱼泉山庄等大批农庄崛起,旧司镇农园果蔬果园、大河镇桐子园茶园等农业产业园兴盛,助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兴产业,利农民,助脱贫。2016年,我县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186万,旅游综合收入实现8.26亿元,同比增长26%、24.6%,增幅分别位居全州第一、第二位;全县共发展旅游户445户,直接带动贫困户573户,有2000多名贫困户通过旅游实现脱贫,真正让扶贫成为了旅游的主战场,使旅游成为了扶贫的新翅膀。

来源 | 来凤新闻网 向慧

编辑 | 田   薇

审核 | 叶新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