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李潇(右)和他的导师方煌教授(左)
87年的李潇是一名博士在读的学生,他帮助了102名脊柱畸形患者“挺”起生命脊梁,放飞梦想。他所在的团队,更是对国际脊柱畸形技术进行改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收治了大量患者。
在武汉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宿舍楼,笔者见到了李潇,他刚忙完湖北脊柱畸形医疗救助大型巡回义诊襄阳站活动,正准备策划下一站义诊活动,救助脊柱畸形患者。这是他积极投身救助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李潇及其团队做得最“平常”的一件事。
2007年,上大学伊始,李潇就投身多项志愿者活动,义卖报纸、维护图书馆、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捐款、策划参与爱心导医、献血车志愿者等各种公益活动,这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习、科研以及临床工作的压力明显增大,但李潇内心始终没有忘记“公益”二字。他的导师方煌是国内外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特别是在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方面卓有建树。慕名而来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多,其中一些重度患者因家庭贫困,无力独立承担手术费用,病情拖延到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甚至心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这才来医院治疗;还有一些遭受疾病困扰、心里非常自卑。
面对一个个求助的身影,和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李潇心里很不是滋味。“病在患者身上,痛在医生心里”,这是李潇切身的体验。于是,他决定联系慈善机构帮助患者。起初,见多了一些机构打着“慈善”旗帜“牟利”的新闻,李潇也不免半信半疑。打电话、发邮件了解申请流程,考察资金到位的及时性,辗转联络此前受助的患者……历经考察,李潇终于消除疑虑,选择了来自北京的智善公益基金。
为随时了解患者情况,李潇还专门建立了“健康永远”QQ群,目前,入群患者已达260多名。群里还有5名常驻医生随时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QQ群里,常有患者向术后的人“取经”,也有不少人向医生咨询病情、了解救助金申请流程。
小艳是李潇曾经帮助的一位患者,属重度脊柱侧弯病人,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直到13年底,无意间知道了脊柱侧弯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但因家庭贫困资金不足,准备放弃治疗。后来,在李潇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5万元公益基金,顺利进行了手术治疗。如今,她可以穿上美丽的裙子,成为一个健康美丽的女孩儿。她在感谢信中明确说道:“我很感谢医生精湛的医术和基金会的慷慨解囊,我也想把我自己做个例子,让更多的弯友,可以得到治疗,重拾生活的自信。”
2016年,来自湖北宜昌的晓军到医院就诊时,23岁的他脊柱侧弯超过160度,已严重压迫到肺部,若不及时手术,还会压迫心脏,危及生命。家住还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土坯房的他,对于10多万元的手术费,根本负担不起。听闻后,李潇几次到晓军家实地考察,拿到了详实的资料,帮他申请基金资助,加上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捐款和医疗报销,晓军顺利完成手术。如今,他已在当地考了驾照,其“做出租车司机”的梦想逐渐实现了。
就这样,三年来,李潇已帮助100余名贫困脊柱畸形患者,申请到了超过两百五十万的慈善救助,让这些患者重新挺起生命脊梁,直面生活。同济医院成为该基金目前在华中地区唯一一家资助的医院。
同济医院研究生院党总支书记侯长荣称,李潇帮助贫困患者的义举感动了全校师生。在2016年度华科大“研究生品德模范”的评比中,李潇高票当选品德模范。“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这也是他想做的事儿。他以润物无声的情怀帮助患者,这也是年轻人该有的担当,我们为他骄傲。”
十余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暨湖北省脊柱外科中心以方煌为首的医疗团队,应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矫形技术及理念,通过与多学科的合作,收治了大量严重复杂脊柱畸形患者。方煌、李潇和他们的团队,将继续不忘初心,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看到每一个患者治愈后发自内心的笑容,感到很值……”李潇说,这就是一直推动他不断参与公益事业的最简单亦是最巨大的动力。
来源 | 人民网
编辑 | 田 薇
审核 | 叶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