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

01-17 15:48  

刘曲 李向明

近日,来凤县百福司镇合光村村民田德炳主动放弃贫困户资格,把扶贫优惠政策给更需要的困难群众。自力更生奔富路,田德炳被该镇政府授予“自立自强”标兵称号。

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全州涌现出一批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他们励志自拔“穷根”,以智自摘“穷帽”,实现了光荣脱贫。

但要看到,我州部分村存在少数群众争当贫困户、低保户现象,部分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思想严重。贫困群众自身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为防止贫困户出现精神“洼地”,陷入代际贫困恶性循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当首在扶志,重在扶智。通过志智双扶,双管齐下,共同发力,方能步入小康。

精神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因此开展扶志工作上难度更大,帮扶干部需拿出更大的毅力和耐心。一是要俯下身子知民忧,要充分深入群众当中,与他们交心谈心,知其所思、所想、所需、所困,积极向他们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脱贫先进典型,通过政策引导、榜样示范及干部的鼓励带动,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激起脱贫的主体意识。二是要甩开膀子解民困,干部要为群众干实事,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贫困户感受到扶贫不是“花架子”、“形式主义”,在实施帮扶措施时要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摆脱“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智力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常言道:“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要实现“先飞”、“先富”,必须开展智力扶贫。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技能培训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式。要经常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技能培训,邀请农业专家或者“致富”小能手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培育其“造血”的功能。二要开展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也是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不仅要设立专项资金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引进优质师资力量,而且要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源特征,保证教育扶贫政策精准实施,教育扶贫资金精准投放,通过优质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