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分割,来凤县三胡乡讨火车村兴盛皮鞋厂,2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在加工皮鞋皮面。负责人夏圣余指挥4名工人把加工好的产品装车,准备发往浙江温州。
今年36岁的夏圣余是陕西省紫阳县高桥村村民。2008年,他在浙江温州市学习制鞋,与同在一个厂的来凤县三胡乡讨火车村村民辛海英认识,并结为夫妻。
夫妻俩勤学苦做,几年下来,在温州建起一条皮鞋皮面加工车间。
2015年春节期间,夫妻俩回到讨火车村看望父母。村支“两委”得知消息后,建议他俩返乡创业,带领贫困户致富。
讨火车村离城不过10分钟车程,村内有300多名留守妇女。如果把加工车间迁到讨火车村,既可以照顾年迈的岳父岳母,又可以解决部分贫困人员就业。夏圣余觉得可行。
说做就做。过完春节,夫妻俩关闭温州的加工车间,带着机械设备和皮料回到讨火车村。
租用厂房,招收工人,申请执照,签订供货合同,一个月时间,夫妻俩的兴盛皮鞋厂在讨火车村正式开业。
招收的员工大多没有从事过皮鞋皮面加工,夫妻俩就手把手教员工踩平车、制成品……
两个月下来,员工们大部分熟练掌握了加工皮鞋皮面技术。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夏圣余决定采取计件取酬的方式。工人快的每天可以挣150元,慢的每天也可以挣80元,不出村每月就可收入两三千元,周边村民闻讯参观后纷纷报名加工皮鞋。
夏圣余试着扩大皮鞋加工厂规模,可讨火车村找不到合适的厂房。
去年5月,三胡乡人社中心听说后,建议夏圣余在三胡乡集镇再建一条皮鞋皮面加工生产线。
夏圣余到三胡集镇去看了看,认为环境不错,便租了一间厂房建起第二条皮鞋皮面加工车间。
讨火车村工人技术熟练,由妻子辛海英管理。三胡集镇车间工人大多是新手,由夏圣余培训管理。
年底,来凤县人社部门认定兴盛皮鞋厂为“扶贫车间”。
如今,夏圣余的两条皮鞋皮面加工车间可以收入20万元,常年解决三胡4个村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每名建档立卡户每年加工皮面收入1.5万元以上。
来源 | 融媒体记者 向相辉 通讯员 刘晓平
编辑 | 李传宝
审核 | 叶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