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油茶汤

11-22 10:00  

土家油茶汤——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之一,其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人获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获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称号。

居住在湖北省西南边陲的来凤县土家人,素有喝油茶汤的习俗。平常一日三餐,差不多餐餐不离油茶汤;来人来客,红白喜会,主人首先是油茶汤迎宾。在当地土家人生活中,油茶汤成了不可或缺的饮料和食物。正如山歌唱的:一天不喝油茶汤,脚手发软心发慌,只要有碗油茶汤,满桌酒肉都不香。

土家族的油茶汤有悠久的制作饮用历史,最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特色。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唐宋时“荆巴间,看茶叶作饼,叶老者饼以茶膏出之,欲者各饮,先圣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覆之,用葱、姜、桔呈之,其饮醒酒,令人不服”。同治《咸丰县志》记载,“油茶:腐干切颗,细茗,阴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湿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间有日不再食,则昏愦者。”同治《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腐、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向客致敬,名曰油茶。”有的地方称之为擂茶:“取吴萸、胡桃、生姜、胡麻共捣烂煮沸作茶,此惟黔咸接壤处有之。”

烧油茶汤是非常讲究的,首先是油炸泡汤的食物。主要有豆腐干、阴米子(团馓)、阴包谷、黄豆、花生米、核桃、腊肉丁、腊肠子等,俗称“八宝油茶汤”,主要是待贵客所用。油炸物都是事前预备专门用来打汤的。要炸得不老不嫩,颜色金黄,酥脆爽口。

最重要是打汤,关键又在于茶叶要炸得恰到好处。通常的做法是:先放少量茶油入锅,待油老时即放入一小撮茶叶,视茶叶炸得黄而不焦时,快速倒少量冷水入锅,再放姜末、蒜叶等,将水烧得滚开并不断用锅铲挤压,使之充分煎出茶汁、姜汁、蒜汁,再加入水和食盐,汤开即成。泡上油炸诸物啜饮,清香可口,鲜美异常,生津止渴,提神醒脑。

油茶汤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土家人一般生活在高寒山地,云雾山中出好茶,但土家人为什么不喝泡茶呢?因为油茶汤有油有盐,油炸后的茶叶又香又脆,连汤带茶叶、油炸物吃掉,既解渴又饱肚,而且使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得到充分吸收。再者山民多吃杂粮,用油茶汤就红苕、洋芋、粑粑十分方便。三是汤中有姜和葱蒜等,有杀菌防暑作用,即使爬坡上岭喝生水也不易生病。怪不得土家人说:油茶汤,喷喷香,一餐三大碗,干活硬梆梆。

油茶迎宾是土家人礼俗。由于地处深山,远离市场,有客临门,主人家无论贫富,都可以就地取材,做一碗好油茶汤送上,使客人既解渴,又垫底。山寨有红白喜会更要打油茶汤,有油茶汤提神醒脑,消愁解闷,人们的情绪也更亢奋。故山歌唱道:土家男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喝;喝了油茶提起劲,山歌洒满酉水河。因此油茶汤在促进人们增进友谊,沟通感情、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方面,具有重大社会价值。

与喝油茶汤的习俗相伴,关于油茶汤有很多技艺,采茶有茶歌,做阴米子、阴包谷、团馓、血豆腐既有诀窍又有故事。它调制方法不同,食用方式和功用也不同,是一种大众化的平民饮料和食物,更承载了土家族生产、生活、人情世态等多种文化。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土家族自治县,来凤在续存油茶汤文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91年,拍摄制作《土家油茶汤》电视专题,在中央电视台播映;组团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国际茶文化艺术节,油茶汤获表演金奖,6名团员获茶道表演艺术家。会上,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茶道艺术家交口称赞:来凤名茶传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公认“油茶汤是中国茶文化一绝”。

相关阅读